最近有什麼新鮮事?
本週看到兩篇網友的文章,跟時事還有學習都有點關係。一篇講庫存,一篇講道歉。
#庫存高還是低比較能因應危機?
媒體提到台灣企業原料庫存水位低,不像國外企業庫存有半年那麼久,一旦上游斷鏈會死一片。
但按此說法日本那種零庫存企業呢?不就慘死?
作者提醒大家,家裡的庫存不是因應危機、尤其是大危機的最好方法。更重要的是危機意識,若有時時評估風險,及早因應風險買好各種品項庫存,或是在風險來的時候盤點手上庫存,都比沒事亂備一通更有效率。
感想:只靠身上脂肪,想度過糧食危機實在不實際啊。
可惜一下想不起這篇文章出處了,找到再跟大家分享。(更新,感謝 黃子恒 找到了,在留言處)
#公眾人物做錯事道歉好還是不道歉好?
范瑋琪的「真性情」失言風波後,作者提到「得到」有老師說失言後不道歉最好,公眾記憶只有七秒,撐一下就過去了,《誰是接班人》也是這樣演的:先道歉先輸。
但也是「得到」有另一種說法,#華杉 說品牌是用來犯錯的,犯了❌該道歉該賠償快做,品牌保護你撐久一點,但你還是得回來維護跟將養品牌。
那個是對的?撐過去或立馬道歉?作者認為,看媒體。你能掌握媒體聲音的地方,例如你只在意腦粉,腦粉對你的看法你自己可以壟斷,那就等事情過去。若是無法一手遮天處,那還是該怎麼做就怎麼做。
我曾經為了傳單資訊印錯,該道歉到什麼規格,跟主管意見不一,後來還好我是對的。下次來寫這個故事(◐‿◑)
這篇我倒是記得誰寫的,等等找來貼在留言處分享